第69章 院试
自己的本经选择其中一道。 贾琮选的本经乃是春秋,所以贾琮的第二题就是春秋题臧僖伯谏观鱼。 题目下来之后,所有考生顿时凝神静气思考着自己如何破题,承题 贾琮先把自己的两道题目分别先抄写在两张草稿纸,然后开始思考第一题众恶之必察焉,这个题目是根据孔子的一句“众恶之,必察焉众好之,必察焉”来出的,大概的意思就是:大家厌恶他,一定要去考察大家喜欢他,也一定要去考察。 略作思考之后,贾琮又在草稿纸写下了破题和承题:“论人之好恶,必于其所同然者,而究其所以然也。盖好善恶恶,天下之同情也。人或蔽于私耳,可不究其所以然乎? 顺着这个思路,贾琮继续往下诉写正文,半个时辰之后,一篇三百多字四百字不到的文章就在草稿纸写好。 贾琮感觉自己思路正顺畅,于是一鼓作气再看第二题臧僖伯谏观鱼。 这道题目选自左传隐公五年,说的是隐公五年前718年的春天,鲁隐公要到棠地观看渔民怎样捕鱼。鲁国大夫臧僖伯从传统的为君之道出发,认为国君的根本责任是管好国家大事,而且任何举措都必须合乎“古制”和国君的行为规范,否则就会“乱政”,而屡屡“乱政”,国家就会败亡。 这题就是考应试者的政治水平了,贾琮对此已得李守中真传,明白这样的题目不可以自己任意发挥,必须引经据典,典则深严、考据精详的相互佐证。 有了这个前提,贾琮在脑海中过滤了一遍有关这题目的文章字据,然后提笔沾墨,开始作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