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七十四章 国富民强?民富国强?
,也必须得考虑到朱劲松分身乏术的问题吧?一千座行宫,一天换一座也得三年的时间才能换的过来! 其次则是可持续性。 这种玩法刚开始的时候还好一些,后续呢? 大明百姓不可能一天天的屁事儿不干,整天跟在朱劲松的屁股后面跑到各处去游玩。 更关键的是,这种玩法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经济水平,但是站在整个大明的角度来看,这种玩法却不见得是什么好事儿。 所有通过虚拟的、非实体的玩法发展起来的经济体,都经不起大风大浪的冲击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。 傻贼鹰家的某条街足够牛逼吧?说是一条街能够影响整个小破球的经济也差不多。 可是这条街能经受的起什么冲击? 一旦大型的危机出现,这条街上面的天台都会变得很拥挤! 反倒是实业的承受能力更强——比如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罗巴主权债务危机这两次,每次都是被人称为墨守成规、不适应新时代的“老欧罗巴”德国最先在短暂波动之后好转。 仔细斟酌了一番后,朱劲松干脆摇了摇头,说道:“像通过旅游之类的形式发展起来的经济,经不得大风大浪,朕不打算用这种法子来提高百姓的收入,倒是更喜欢通过办实业的方式来让百姓变得更加富裕。” “所谓国富民强、民富国强,这是一而二、二而一的问题,朕要的是国富的同时民也富,国强的同时民也强。” 听朱劲松这么说,曾诚等一众大老们顿时皱起了眉头。 国富民强和国强民富乍听上去差不多,实际上的概念却是天差地远。 国富民强比较现实,就